耄耋有幸續(xù)前緣
“你是……認不出來了?!?/span>
“這不是楊昌平嗎,頭發(fā)都白了。”
“哈哈哈,54年不見了,都成了老頭子、老太太了?!?/span>
“楊昌平,你還是這么開朗。”
9月16日,荊州中學1968屆4班同學高中畢業(yè)54年后第一次相聚在荊州荃鳳軍招店,大家相互打量,緊緊握手、擁抱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畢業(yè)54年了,我們班健在的同學今天到了20位,2位家屬,真是不容易。”姚成月校友感慨萬千地說,“我們從京山、公安、松滋、石首、潛江等地趕來,重赴故地,老同學,好兄弟,好姐妹歡聚一堂,我們這些70多歲的老頭、老太太真是太高興了!”
張?zhí)葱S鸭磁d賦詩一首:
“五十四載一瞬瞥,
風華青年成耄耋。
漫漫人生欲何求,
重聚荊州無憾缺。”
回憶起在荊中的求學歲月,校友們記憶猶新:我們的班主任是廖玉品,她教政治,副班主任是陳教魁老師,數(shù)學是楊松林老師,語文是何顯漢老師,英語是周斯寧老師,物理是宋克祉老師,體育是歐陽榮老師,校長是關春明。
“給我印象最深的老師是班主任是何顯漢老師和周斯寧老師,” 何性松校友說:“周斯寧老師俄語、英語都行,對學生也很關心。何顯漢老師別名何大筆,書法家,荊州很多地方有他的題詞,我們的?;站褪呛卫蠋煂懙?,我至今珍藏著。我還記得我的學號是65194,我的同座叫黃曼華。”
1965年,校友們懷揣夢想,從當年荊州地區(qū)的13的縣擇優(yōu)來到荊州中學,僅僅學習了1年,文革開始了,停課鬧革命,大學也停招,
1968年我們帶著遺憾回鄉(xiāng)、下鄉(xiāng)。
曾于1998年參加了荊州中學60周年校慶活動策劃的任善炯校友說:“我創(chuàng)作的歌曲《老三屆》就是當年個人經(jīng)歷的寫照。經(jīng)歷了坎坷,才珍惜現(xiàn)在。1972年我參加了西藏軍區(qū)文工團,今年是我從事文藝創(chuàng)作50周年。經(jīng)歷過了就是財富?!?
54年,彈指一揮間。重聚荊州城,共敘同學情,這正是:
依稀五十四年前,
告別荊中回鄉(xiāng)間。
悠悠歲月人生路,
耄耋有幸續(xù)前緣!
荊州中學校友會受邀參加了本次聚會。